昨天文章里说的那个项目,在我看来,有点像“直播说书”。
简单复述一下这个项目的玩法:
第1步:去网上找“如何在抖音上做主播赚钱”的直播剧本;
第2步:开播,讲剧本上的内容。
这个模式的收益主要靠音浪,也就是靠观众刷礼物赚钱。
因为这个所谓的“剧本”,与其说是剧本,不如说是话术。
里面各种引导话术都有——什么时候让观众发弹幕,什么时候让观众上灯牌,都写的清清楚楚,照着念就行。
剧本里也涉及很多知识,从起号技巧,到行业分析,涉猎面很广。免费的知识分享,只要听的人足够多,总会有人愿意刷礼物。
这个模式想带货,我觉得也可以。
就是带“如何做主播”的课程,可以是别人做好的课程、也可以自己研发。
给我分享这个项目的读者一直强调,这是一个门槛很低的项目,很多宝妈都在做(宝妈感觉已经快成了低门槛的代名词了)。
我就想,这项目门槛真的很低吗?
我就觉得我们星球的大部分人应该都不会做这样的项目。
可能是因为道德感,可能是因为瞅不上……
不管是什么原因,从结果上看,它都变成了一种门槛,这个我们之前也写过。
所以,“是否愿意”就是第一道门槛。
假设有1000个人看了我写的文章,最后有100个人“愿意”做,然后就去网上搜这类的“直播剧本”。
肯定会有一部人能搜到,一部分人搜不到。
这个就是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体现,也就是第二道门槛——能力门槛。
假设最后只有50个人搜到了。
这50个人就一定会开播吗?
不一定。
露脸直播,光这一条就能吓退很多人。
但能做到第一次露脸开播,那所有标准的、看得见的操作流程就都已经跑完了。
这也就是第三道门槛——执行门槛。
能跨过这道门槛的,预计还剩5人。
播第一天有没有人看?
如果是新号,那直播前几天大概率就是一个人在那自言自语。
啥时候抖音会推流,可能是三天后,可能是一周后,也可能是十天后……
一周后,也许只有一个人还在播,也许全军覆没。
这也就是最后一个门槛——持续执行。
当我们在聊一个项目有没有“门槛”的时候,通常聊的都是“技术”门槛。
譬如我前几天写的阿鱼做的项目,需要会AE的一些操作,这就属于“技术”门槛。
今天说的这个项目的技术门槛,我觉得就是讲故事的能力,或者说演绎一个故事的能力。
很多人通常会很重视“技术方面”的门槛,而忽略前面我们说的那四个门槛。
因为在大家的潜意识里,“技术”是难学的,“持续地做”是容易的。
但事实刚好反过来,“技术”才是容易学的,“持续地做”才是困难的。
AE的一些操作,如果有电脑基础,半天就学会了;
讲故事的能力不同的人天赋不一样,譬如老高就是个很会讲故事的人,但如果是跑那个项目,讲故事的能力并不需要多牛,很多千人在线的直播间,我觉得一个正常人连续讲一个月差不多也就那个水平了。
所以“持续地做”才是真正的、且容易被忽视的“门槛”。